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后,2014年成为政府购买服务的落地年。国内未来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应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r\n \r\n 专家表示,国内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共产品依旧短缺相关,今后需要抓紧出台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指导意见,把购买公共服务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r\n \r\n 存在市场准入门槛高 发展潜力巨大 \r\n \r\n 从国内外发展经验来看,在购买公共服务发展比较完善的西方发达国家,绝大部分种类的公共服务都可以纳入政府购买的范围。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在多地早有探索,不少地区的购买项目已经覆盖了较为广泛的领域。例如,江苏省已将涉及教育文化等21项的公共服务项目,列入了2013年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购买服务项目已经覆盖养老助残、社会救助、安置帮教等领域。 \r\n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若想在全国范围落地并实现制度化,仍有多个问题待解。政府该买什么、如何打破既有利益格局,有哪些配套措施应跟进,都应成为政策制定者尽快研究的功课。 \r\n \r\n 研究表明,当前服务业发展,无论是金融、通信、物流,还是养老、医疗产业、非义务教育,都存在市场准入门槛高的问题,而这些产业恰恰是社会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 \r\n \r\n 改变传统思维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 \r\n \r\n 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将带动公共服务领域的市场开放,社会资本介入公共项目建设与服务市场将全面提速,有利于促进公平竞争,提升投资效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同时,政府购买服务具有持续性,将持久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使服务业的发展达到“质”“量”兼备,为转型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r\n \r\n 加快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还能加速公共服务从“政府配餐”向“百姓点餐”的转变,有效解决部分领域公共服务产品短缺、质量和效率不高等问题,从而改善民生福利,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可以精兵简政,随着竞争机制的引入,政府透明度提高,能有效遏制政府部门从公共服务中牟取利益的倾向,进而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r\n \r\n 专家对记者表示,国内应该改变传统对待社会组织的思维,降低社会组织注册门槛,通过提供资金支持或者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其发展。引入多元主体,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竞争性公共服务生产领域。 \r\n \r\n 此外,部分受访者对表示,未来应加大政策层面对民营企业、社会组织支持力度,将更多公共服务购买项目向民办机构倾斜。(记者 王日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