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r\n \r\n 毗邻“鸟巢”和“水立方”的“折扇”——国家体育馆日前正式完工交付使用,这是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第一个完工交付使用的比赛场馆。11月28日,这里就将迎来“好运北京” 2007年体操和蹦床国际邀请赛。 \r\n \r\n “绿叶”定位:场馆区的背景墙 \r\n \r\n 国家体育馆于2005年5月28日正式施工,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就建设完成,许多业内人士都称它是一个“奇迹”。在奥林匹克场馆中心区内,三大体育场馆——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和国家体育馆遥相呼应。 \r\n \r\n 与身旁抢眼的“鸟巢”和“水立方”不同,国家体育馆的建筑风格略显平淡,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体育建筑工作室建筑师康晓力告诉记者:“国家体育馆之所以不像旁边两个场馆那样‘抢眼’,是因为它本身的定位就是要做另外两个场馆的背景建筑,因此在设计上我们就刻意显得朴实些,连馆内的主色调也是灰暗的,这个创意来源于老北京城一砖一瓦的颜色。” \r\n \r\n世界之最:跨度最大的钢屋架 \r\n \r\n “这个屋顶采用了目前国际上最大跨度的双向张弦钢屋架结构体系。”国家体育馆总建筑师王宏指着国家体育馆的屋顶告诉记者:“这是采取整体滑移的施工方法完成的,此前西直门桥梁改造的攻关小组还上这来跟我们取经呢!” \r\n \r\n 国家体育馆的钢屋架体系应用了带索同步累计滑移和双向预应力索对称张拉等先进施工技术,减少了钢屋架用钢量,主体育馆钢屋架用钢仅2800余吨。钢屋架形状呈扇形波浪曲线,是目前国内外空间跨度最大的双向张弦钢结构体育馆,技术含量和施工难度在世界同类建筑中实属罕见,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r\n \r\n难题成专利:浇筑看台板 \r\n \r\n 2006年11月,国家体育馆要开始建造室内的看台板,但施工突然面临两难:一,工期紧张;二,成本太高。 \r\n \r\n 体育馆项目总工程师伍路平的技术团队为此心急如焚。最后,经过集思广益的讨论,大家想出了办法——自己现场浇筑看台板,并且这种整体浇筑能够让看台更抗震。 \r\n \r\n 国家体育馆项目支部书记谢建章向记者透露,仅这次“危机”的解决,就为国家体育馆节省了大约300万元费用。
|